巧合的是,这两支部队在最艰难的时候,都只剩下了800人左右,堪称我军历史上的“八百壮士”。
那么,这两队“八百壮士”中,谁后来出的开国将帅人数更多、质量更高呢?
首先来看朱老总率领的南昌起义这800多人。
南昌起义失利后,起义部队在三河坝分兵,主力部队由周恩来、贺龙、叶挺率领,继续南下,参加了广州起义,后来分崩离析。
朱老总则率领一小部分兵力留守,负责掩护,起初,这支部队还有3000多人,但是经过几次战斗,死的死,逃的逃,最后只剩下了800多人,前途一片暗淡,没有几个人能看到希望。
这时候,朱老总站了出来,说:“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
朱老总还举了俄国革命的例子,激励大家说:“同志们,革命现在的确面临失败的危险,但是我们不要气馁,仍要抱定革命最后必胜的信念!大家都知道苏俄革命,1905年他们也像我们今天一样陷入失败的绝境,可是后来呢?1917年他们最后取得了全面的伟大胜利!甚至影响到全世界,影响到中国!我们也要坚信,我们也能有中国革命全面胜利的1917!”
很多年后,当时在场的粟裕回忆说:“朱老总的讲话如拨云见日,让大家阴沉沉的心一下子明朗起来。”
那么,这800多人后来出了哪些开国将帅呢?
人数虽然不多,只有4位,但是个个都响当当、硬邦邦,随便说一个名字都足以震惊世界!
第一位当然就是朱老总,后来率领这支部队登上了井冈山,与毛主席一起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历任第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指挥、解放军总司令,一直都是我军的最高领导人,永远的总司令。
第二位是陈老总,当时在这支部队中的地位仅次于朱老总,为保住这800人的火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来担任过新四军军长、第三野战军司令,成为统率几十万大军的领袖人物,蒋介石曾经评价说:“现在关内的匪军约可分为五部,即贺龙部,聂荣臻部,陈赓部,刘伯承部,陈毅部。此五部中,就我的观察,以陈毅一部最为顽强,训练最精,诡计最多,肃清最为困难。”
第三位是林彪,当时还只是一个连长,后来却成为统兵最多、战功最著、名头最盛的开国元帅,历任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八路军115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司令,率领四野大军打下了半个中国。
第四位是粟裕,当时的级别比林彪还低,只是一个班长,但谁也想不到,就是这个又瘦又小、沉默寡言的小班长,后来竟能统率几十万大军,在淮海战役中立下第一功!
总结一下,这支部队共出了3位元帅、1位大将,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质量却是非常高的,即使放眼整个中国历史,也没有几个人能跟他们媲美。
再来看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这800人。
在秋收起义发起时,这支部队共有5000多人,但因为敌我力量的悬殊,经历了几次败仗,人数锐减,只剩下了不到1000人。
毛主席为了鼓舞士气、整顿部队,决定在江西永新县的三湾村进行改编,对大家发表讲话说:“贺龙在家乡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了,我们有近千人还怕什么?大家都起义暴动出来了,一个人可以当敌人10个,10个战士可以当敌人100个,有什么可怕的?没有挫折和失败,革命是不会成功的!”
毛主席与朱老总的做法一样,愿意继续革命的,欢迎,不愿意革命的,也不强求,随时可以走,最后,部队剩下了不到800人,成为毛主席起家的火种。
那么,这不到800人中后来出了多少开国将帅呢?
在人数上比朱老总那边多一些,共有17位,包括1位元帅、1位大将、5位上将、7位中将、3位少将。
元帅就是罗荣桓,当时正担任特务连党代表。
在十大元帅中,罗荣桓是最早跟随毛主席的,也是自始至终都拥护毛主席的,其他的元帅,包括朱老总、彭老总、陈老总等人,都曾经反对过毛主席,只有罗荣桓,从来没有质疑过毛主席,毛主席说过:“同我一辈子共事的人,只有罗荣桓。”
大将是谭政,因为文化水平高,成为毛主席的第一位秘书,在毛主席的培养下,谭政成为我军在政工方面的杰出代表,担任过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另外还有5位上将:张宗逊、宋任穷、陈士榘、陈伯钧、黄永胜,7位中将:谭希林、刘先胜、张令彬、杨梅生、郭鹏、韩伟、赖毅,3位少将:龙开富、余光文、王耀南。
这样看来,朱老总那边的质量更高,而毛主席这边的人数更多,都是我军不可或缺的杰出人才。
(参考资料:《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毛泽东与十大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