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投稿: 57028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知识 > 详细内容
周平王东迁:考古取得重大发现,难怪春秋会“礼崩乐坏”
直到底部
分享:
作者:头条网 发表时间:〖 2023/4/7 浏览人数:〖 35035

根据史记记载,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遭到申国、西戎突袭而亡,并“尽取周赂而去”,随即太子姬宜臼在镐京继位,被称为“周平王”,此后“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戎寇”,即周平王在继位的第二年(公元前770年)从镐京东迁洛阳,由此开启了东周历史。

然而考古表明,东西周之交时,还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政治权争,司马迁极有可能隐藏了这段历史,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他对东西周之交的历史记载,出现不少错误,其中周平王东迁的历史错误颇多。

二王并立:被史记隐去的历史

周懿王时,西周王室已经衰落,一度迁都自保。百年之后,到周幽王时,西周王室衰落不堪,而这时又面临内部权争,可谓处于内忧外患、生死存亡之际。

周幽王想要传位庶子姬伯服(褒姒之子),太子姬宜臼逃到舅舅申侯家,并僭越自称“天王”,于是父子矛盾激化,先是周幽王平叛而攻打申国,后是申侯联合西戎攻破镐京,杀了周幽王与姬伯服等。史记上称之为“烽火戏诸侯”博取褒姒一笑,但这只是虚构的街坊故事。

问题在于:申侯联合西戎杀掉周幽王,姬宜臼无疑存在联合异族弑父的嫌疑,而弑父夺权属于政治大忌,那么王室大臣与天下诸侯还会齐心拥立姬宜臼吗?显然不可能没有异议的。

事实上,当时周朝内部分成三派:首先是中立派,谁能带来利益就支持谁,其次是申侯等肯定支持姬宜臼继位,第三是还有一批支持姬余臣(周幽王弟弟)继位,史称“周携王”,于是就形成了周平王与周携王“二王并立”的局面。

公元前750年,周幽王死了21年后,晋文侯讨好周平王而袭杀了周携王,由此结束了长达21年的二王并立局面。《竹书纪年》与清华简《系年》中,都有“周二王并立。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侯所杀”的相关记载。

至于晋文侯为何袭杀周携王,后来郑武公、秦襄公出兵护送平王东迁,原因与周平王的“贿赂”有关,即周平王给予他所侵吞的王室土地的合法性,而周携王应该持反对意见,所以周平王获得更多支持,但由此导致周王室利益受损,最终东周之后沦为中等诸侯,兼之上梁不正下梁歪,进而开启“礼崩乐坏”的时代。

换言之,周幽王被杀后,周朝内部存在持续21年的权争,并没有真正决出周天子,因此史记记载“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显然不够客观。

《左传》、《春秋》等史书都记载了“二王并立”,司马迁不可能不知道,为何还会如此记载?原因在于司马迁的“正统观”,即认为姬宜臼是太子,理当继位成为周天子,周携王不是正统继承人,所以就如同后羿代夏的历史也被史记隐去一样。

平王东迁: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周幽王被杀后,西戎占据了镐京,姬宜臼在申国继位,成为“周平王”,但申国联合异族西戎弑君,背负着政治恶名,因此周平王想要一番政治作为,就应该要远离申国。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学勤指出,幽王之后、平王之母来自西申,在今陕西北部,位于防御西戎的前沿。如果周平王因为避嫌,而要远离申国,那么他应该去哪呢?清华简给出了一个答案,却又引出了更大的谜团。

清华简《系年》记载:“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周携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

从这段记载来看,周平王必然不是公元前770年东迁,最早应该是在“三年”后从“京师”东迁,史记对平王东迁的时间肯定搞错了。但具体何时、从何地东迁,还是存在诸多谜团:

首先,“周亡王九年”

对于“周亡王九年”,如今一共有四种解读,即幽王死后九年、周幽王九年(二王并立的混乱,仍以周幽王纪年,即“周亡。王九年”)、周“无王”九年、“周”无王九年(周都有九年时间无王),每一种解读都有合理之处。

总之,根据不同的解读,会推论出不同的平王东迁时间,但不论怎么看,周平王都不可能在周幽王去世的第二年(公元前770年)东迁。

笔者支持“幽王死后九年”之说,因此平王东迁的时间应该是“周亡王九年”又“三年”,就是公元前759年东迁,因为这种解释最能和各方历史时间对得上。

其次,“少鄂”与“京师”在何处?

周平王先在“少鄂”,后立于“京师”,最后东迁“成周”(洛阳),其中“少鄂”与“京师”到底是指何处?

对于“少鄂”,李学勤说“或疑即晋地鄂,在今山西乡宁,地近黄河,是有可能的。”

对于“京师”,周代称“京师”者有豳地(古公亶父由此迁岐)、洛邑、卫国“京师”等几处,因此“京师”未必是指“宗周”(镐京)。但不久前,在陕西渭南韩城市芝阳镇陶渠村东北,考古取得重要发现,即“陶渠遗址”应该就是传说中的诸侯“京国”首都,学者根据地理位置判断,“陶渠遗址”应当就是周平王东迁途中的“京师”。

也就是说,少鄂、京师基本都在晋国的势力范围之内(见上图),如此也就难怪晋文侯能够“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了。乃至可以说,周平王与晋文侯达成秘密协议,获得了晋国的支持,由此周平王才会出现在少鄂,但晋文侯可能为了避嫌,于是将他立于旁边的京国的京师,后来周平王由此东迁洛阳。

总之,平王东迁的前后历史极其复杂,虽说如今还不能全部揭开真相,但就如今的文献可见,史记既隐去了不少历史,也存在不少谬误。

当然,任何历史学家都有立场,都有主观褒贬,司马迁也是如此,只能说他基本做到了“不隐恶不虚美”,但在一些具体事件上,司马迁依然有所“隐恶虚美”。不过,如今流传下来的《史记》,到底是不是司马迁的全部原著,其实也存在疑问,因此有些“隐恶虚美”的行为,也不能百分百肯定是司马迁所为。

参考资料:《史记》、清华简《系年》、陶渠遗址考古等

投稿邮箱:【 zhongguo_xianfeng@163.com 】
返回顶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政策法规
时事政论
健康知识
法治之殇
经典老图
历史知识
生活常识
人际交往
办公技能
相关文章  
真实的辛亥革命,孙中山为什么当不了大...
博古与潘汉年最后的推心置腹,不料一语成谶
中共六大后,谁是中共中央“很长时间内...
1953年,毛主席得知卫生部要废除中...
城门的作用
新四军的发展史
毛主席率领的800人,朱德率领的80...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陈独秀连任五届领导...
五四青年节的起源
彭德怀114字密信揭晓:毛岸英真正牺...
上一条信息:史官们是怎么知道历史上的绝密事件的? 下一条信息:“二代三恪”,我们的民族曾经对失败者是那样地优容
中国先锋头条网  ©2015-2022  版权所 违者必究
网址:http://www.zgxianfeng.com  投稿邮箱:zhongguo_xianfeng@163.com
本网站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