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投稿: 57028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信息 > 详细内容
乡村“留守人”该何去何从?
直到底部
分享:
作者:张静怡 发表时间:〖 2023/4/13 浏览人数:〖 46088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劳动人口流动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伴随着这一群体的产生,大量留守老人出现。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大概有5000万左右的留守老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这些“留守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也逐渐和时代脱节。如何解决好乡村留守老人的问题,是我们迈向新时代前进路上不能忽略的重要一役。

作为一名扎根农村的选调生,留守老人的问题中在我眼中变得更加常见且亟待解决。我所驻扎的上寨乡位于鹿泉区西南部,地处山区,是远近闻名的长寿之乡。村里随处可见的老人三五成群,闲聊耕作。由于村内就业机会稀缺,年轻人都去市区打工或者上学,徒留下年迈的父母或亲人。在一次义诊活动中,我与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闲聊,她讲道,大儿子开大车,常年赶不回家中。二儿子在隔壁省工作,“过年在家住了三天就急匆匆地走了”。平时只有残疾的小儿子和领养的孙女相依为命。她说:“现在能做的就是养好身体,不给外地的儿女添麻烦。”这并不是个例,可以见到的是,村里由于就业、教育等资源的稀缺,几乎见不到年轻人的身影。绝大多数都是年迈的老两口互相照顾、互相支撑,或者徒留自己在村,“出门一把锁,回来一盏灯”是他们最自实的写照。她们的孤独与寂寞无穷无尽,与年月长存。

事实上,不仅是精神方面,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也是偏低的。80%的留守家庭都是因为经济不景气,子女才会外出打工。然而子女生活压力日渐提高,一些留守老人从子女处得到的经济支持相对较少。同样的,他们的自我供养能力也逐渐减弱。农村大多数留守老人几乎都是没有退休金的农民,靠土地才能获得微薄的收入。而且,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对于老人来说,医务支出是他们面临的一项很大费用,虽然我国推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缓解了不少经济压力,但是老人心中“小病扛一扛,大病拖一拖”的心态仍未改变。

除了物质、精神方面的匮乏,留守老人的日常还面临许许多多的难题:生活方式单一,单调;农村基础设施不足;生活照料缺乏;隔代监护现象泛滥;农业劳作加重身体负担……他们的晚年如何被守护?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追源溯总,产业振兴始终是根本。只有农村经济振兴,吸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回流,才能让留守老人“老有所养”;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引进社会资本注入农村养老体系,增加农村养老机构数量,改善养老机构条件。这样可以同时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赡养和精神生活单一的问题。老人聚在一起沟通交流,进行业余爱好的培养,可以改变他们精神空虚的现状。此外,政府还可以根据留守老人的需求,开展贴近农民生活实际的文化活动,组建多种多样的老年文体活动队,让他们学习打太极拳、下棋、唱戏等,丰富他们日常生活,提供精神慰藉。

乡村“留守人”守的不只是老家的一方沃土,守的更是出门在外的年轻人的精神血脉,守的是中国传承已久的“孝文化”渊源。在国家日益发展的进程中,他们不应当被遗忘,各方共同出力,才能让“留守人”的问题真正得到解决。鹿泉区发改局 张静怡

投稿邮箱:【 zhongguo_xianfeng@163.com 】
返回顶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文章获评星级:
网站推荐理由: 辨析透彻, 立意新颖
本文作者权利:
权利时效起止: 自登载日起一个月
原创文学
调研之窗
案例评析
文章信息
荣誉殿堂
相关文章  
党员队伍新起点,新壮大
国泰航空:假优越,真笑柄
青年与时代共生
长风万里,青年立行
乡村“留守人”该何去何从?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三个抓手抓起“中国式现代化”
上一条信息:加强安全培训 树牢责任意识 下一条信息:做新时代有担当、敢作为的青年干部
中国先锋头条网  ©2015-2022  版权所 违者必究
网址:http://www.zgxianfeng.com  投稿邮箱:zhongguo_xianfeng@163.com
本网站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