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投稿: 57028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原创文学 > 详细内容
弘扬炎帝精神建设华夏名城
直到底部
分享:
作者:马庆伟 发表时间:〖 2022/6/6 浏览人数:〖 235810

 

 

[内容提要]炎帝是上古时期姜性部落首领,他与黄帝一起被后世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黄时代是中华文明肇启时代,炎帝与那个时代的先民们战天斗地所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宝鸡是历史文化名城、炎帝故里和中华文明肇基之地。在新时代,借助传统优秀文化兴起之东风,坚持文化自信,弘扬炎帝精神,挖掘炎帝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软实力,有助于建设宝鸡华夏名城。

[关 键 词]炎黄时代;炎帝部落;炎帝精神; 华夏名城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中华文明肇启者之一。在距今约五千年左右的部落联盟时期,生活在渭水流域的炎帝部落在首领炎帝的领导下,对华夏族的诞生和中华文明肇启,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中华民族举世公认的始祖之一。         

宝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炎帝的故里和中华文明兴起的根脉之地,在打造华夏名城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在中华民族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的伟大历史节点上,宝鸡可以借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兴起之东风,发挥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弘扬炎帝精神,挖掘姜炎文化资源,打造华夏人文历史名城。

一、炎帝及其故里

炎黄时代的人物与部落及其相关的事迹大都是以口耳相传而来,缺乏可靠的史料与考古佐证,因而在许多问题上存在争议,正如李学勤先生所言:“从现代的古代史和考古学的角度,怎样去看待我国世代相传的炎黄二帝事迹,是一个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课题”(《古史、考古学与炎黄二帝》)。但毋庸置疑的是炎帝已定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华民族的血缘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炎帝精神成为中华儿女血脉相连的情感纽带和精神寄托。

(一)传说中的炎帝及其事迹

相传炎帝号神农氏,是上古时期炎帝部落首领,其部落主要生活在陕西渭河流域一带。有学者认为炎帝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炎帝部落首领的名号或是部落的名称。还有学者认为炎帝与神农不是同一个人,神农是一个时代或氏族等等。从逻辑的视角看炎帝的事迹,这些观点是很有道理的。关于炎帝事迹在口耳相传过程中,增添了深化色彩,加之年代久远,史料记载矛盾且不详实,难以考实,但传说必定蕴含着较为真实的历史信息,不能一概斥之为虚无。 

相传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在阪泉发生战争,战败后的炎帝部落归顺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炎黄部落联盟。后来,炎黄部落联盟与东方蚩尤部落在涿鹿发生大战,蚩尤战败。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发展为华夏族。传说中的炎帝是一个集农业、手工业制作、医药等发明创造于一身的伟大发明家。相传在农业方面,炎帝发明耒耜,教民耕作,种植五谷蔬菜;在手工业方面,炎帝教民煮盐,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在医药方面,炎帝尝百草,发明医药,解除病苦;在音乐方面,炎帝制作乐器琴瑟。炎帝还懂得天文历法,开辟集市,教民交换物品。

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上古时期,部落生存下去是首要任务,因此要求首领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因此炎帝有发明创造是可能的。但在上古时期,一个人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创造发明,显然是集体的功劳,把诸多发明创造归于炎帝名下,其一,用炎帝是炎帝部落首领的统一名号是可以解释通的,历代首领可能都有发明创造;其二,大致与上古时期的首领崇拜和祖先崇拜有关,因此把发明创造归于首领名下;其三,上古时期,有把发明创造归于首领的传统。总之,炎帝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和凝聚全球炎黄子孙的民族之魂。

(二)炎帝故里在宝鸡

    关于炎帝故里和炎帝陵在全国有好几处。炎帝故里有陕西宝鸡、湖北随州、湖南会同县、山西高平、河南柘城五处。炎帝陵有宝鸡、高平、炎陵、朱襄四处。若炎帝为历代炎帝部落首领名号,则随着部落势力和疆域的扩大,历代部落首领出生地和安葬地不尽相同,故出现了不同的炎帝故里和炎帝陵,此种解释亦有合理性。

炎帝故里和炎帝陵究竟在何处?在学术界有争议,而早期的姜炎部落生活在宝鸡地区是较为可信的。《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姜水究竟在何处?按照郑鼎文先生“文献有记载、专家有共识、考古有发现、民间有传说、瞻仰有遗迹”的判断方法来看:其一、根据《水经.渭水注》等典籍所载,古之姜水在宝鸡境内;其二、据宝鸡地方史志所载,对姜水究竟在哪个县有不同看法,但都认为在宝鸡境内;其三、著名学者邹恒、张岂之等先生也认为姜水在宝鸡境内;其四、宝鸡新时期时代考古发现为宝鸡是炎帝故里提供了依据;其五、宝鸡境内有大量关于炎帝的民间传说、地名和民俗;其六、宝鸡境内有炎帝陵等关于炎帝的遗迹。故宝鸡是炎帝的故里是比较可信的。

二、炎帝精神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种时代精神的产生必然脱离不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实践。归纳炎帝精神,必然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

    (一)炎帝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

    根据邹逸麟、蓝勇两位先生关于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成果可知,炎黄时代正处于我国气候变迁史上的全新世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阶段,地表温度较高,气候湿润多雨,河流泛滥较多。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原始农业耕作,同时迫使人们居住在距河流较远地势较高的台塬地区,这些因素为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炎黄时代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属父系氏族社会阶段,中华文明曙光乍现,原始社会逐渐向文明社会过渡,中华文明即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飞跃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部落之间因争夺财物和地盘而发生战争,我国进入了“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史记.五帝本纪》)的英雄时代。

     炎黄时代生产力尽管有了一定发展,但仍然低下,人在大自然面前依然渺小。先民们要与自然灾害、饥饿、疾病、战乱等作斗争,生活依然异常艰辛。华夏诸部落必须依靠强大的精神力量,战天斗地,走出荒蛮,以崭新的姿态进入文明社会,使农耕文明之光蓬勃绽放。

     (二)炎帝精神内涵

     炎帝精神是在炎黄时代,历代炎帝部落首领带领先民们在姜水流域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过程中,在摆脱野蛮愚昧、改善生存环境、走出落后荒蛮、奔向先进文明、推动农耕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自强不息、勇于探索和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是集体智慧和奋斗的结晶。炎帝精神是是中华民族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精神产生的源头和典范。

1.自强不息、战天斗地的创业精神。

在炎黄时代,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炎帝部落的发明和创造,使先民们走出了茹毛饮血、穴居野处的野蛮生活。姜炎部落以自强不息、战天斗地的创业精神,在原始社会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里演绎出一曲曲与天斗、与人斗的豪迈和悲壮之歌。他们不断适应和改善恶劣的生存环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创出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他们的创业史充满了血泪、坎坷与辛酸,但却为中华民族开创了万古基业和精神财富。

2.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炎黄时代仍处于人类早期社会阶段,那个时代的先民们面对着恶劣的生活环境,随时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相传女娃是炎帝之女,她溺亡于大海,其精神不灭,化为精卫鸟立志填海复仇。刑天为炎帝部下,被天帝斩首后,双乳化目,以无头之身决然舞动干戚与天抗争。这些看似离奇荒诞的传说里却隐含着炎帝部落先民们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艰苦抗争的奋斗精神。这些豪迈、勇敢、执著和不屈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成就和影响着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品质和内核,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先天基因。

3.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炎帝始作耒耜、教民耕种、日中为市、制作陶器、发明医药等,都体现了姜炎部落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正是这种创新精神融入到中华民族精神之中,从而推动了中华民族不断锐意进去、勇于革新、深刻反思、创新超越、不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始终以一种敢为天下先的英勇气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重农务本、天下为公的济世精神。 

炎帝是农耕文明的开创者和践行者。他发明耒耜,教民种植五谷和蔬菜,极大改善先民们的生活和生存条件。随着炎黄部落联盟势力和地域的扩展,炎帝部落毫无保留地将农耕文明传播到我国广大地区,为华夏族的壮大和农耕文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中华文化打上了以农为本、天下为公的思想烙印。炎帝在原始时代极端困难落后的条件下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重农务本、为民谋利、无私奉献、天下为公的济世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5.不怕牺牲、造福于民的奉献精神。

相传,炎帝神农氏为了解除人民疾病之苦,发明了医药。他为了寻找良药,以身试药,曾“一日而遇七十毒”,“百死百生”(《淮南子》)后来死于断肠草之毒。这则史书记载,尽管有传说的成分,但炎帝那种不怕牺牲、造福于民的奉献精神和济世情怀为后世医者树立了一座永久的丰碑。他的诸多发明创造都体现了为民造福的济世情怀。

6.以人为本、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

炎帝教民耕种,种植五谷蔬菜,发明医药,体现了炎帝十分重视民生与保健。炎帝与黄帝在阪泉之战失败后,没有贪恋部落首领之位,选择死战到底,而是以本部落民众生命为重,归顺了黄帝部落,组成炎黄部落联盟,推举黄帝为联盟首领,共同开创了华夏文明之先河。这体现了炎帝以人为本、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

三、弘扬炎帝精神 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

炎黄时代,炎帝部落在姜水流域创造出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天下为公的炎帝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更是宝鸡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的取之不竭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当前形势及宝鸡优势

善于准确分析形势,看清自身优势与不足,从而做出科学决策是党的一贯优良传统。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座城市,要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必须对形势进行准确分析,看清优势与不足,才能科学定位,获得长远发展。

1.当前的形势

宝鸡要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必须分析当前经济、文化、旅游环境等形势。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能简要分析形势:宝鸡原为工业强市,是西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之一,现在这些优势已经弱化甚至不复存在,经济发展也落后于榆林、咸阳等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减弱。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阶段,开发文旅产业、建设文化强国、发展绿色经济是大势所趋。在文旅产业方面,也面临省内外兄弟城市的激烈竞争,如炎帝故里、炎帝陵以及炎帝祭祀大典等方面竞争激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第3课插图就是湖南炎帝陵庙图片。甚至有学者认为我国炎帝故里、炎帝陵及祭祀有好几处,给人印象不统一、不规范、不严肃,建议统一定为一处,这就进一步加剧了竞争。  

名人故里之争是一种社会现象,但背后体现了城市之间的经济、文化等发展机遇和利益的竞争。在当前形势下要看到优势和短板,紧扣时代脉搏、顺应发展潮流、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才能更好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

2.宝鸡的优势

宝鸡在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方面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宝鸡文理学院教授彭曦先生说过,在北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这棵参天大树的树冠,在西安可以看到树干,要看到深深的根系,那就只有到宝鸡了。这充分说明了宝鸡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其一,宝鸡有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人常道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如果把中华文明比作一条河流,那么宝鸡就处在河流上游源头。这片土地孕育的姜炎文化、先周文化、雍秦文化、佛教文化等汇成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洪流;这里留下了关桃园遗址、北首岭遗址、周原遗址以及各县区遗址等;这里拥有炎帝陵、周太王陵、太白山、周公庙、法门寺等古迹名胜;这里孕育了炎帝、岐伯、王季、文王、武王、周公、召公、燕伋、李淳风、张载等诸位圣贤;这里诞生了《周易》《诗经》《黄帝内经》等皇皇巨著……这诸多文化资源是宝鸡建设华夏历史文化的先天优势,足以支撑宝鸡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其二,宝鸡各级政府和人民重视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宝鸡各级历届政府都重视宝鸡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并在不同层面建成了一批集研究、保护、参观、学习、旅游于一体的文化品牌,如炎帝陵、炎帝祠、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中华石鼓园、宝鸡周原博物馆以及各县区文化品牌等。宝鸡人民文物保护意识较高,民间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风气浓厚。历届政府的文化建设和积累为宝鸡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三,宝鸡拥有一批热爱故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功底深厚、乐于奉献、热衷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和草根学者。多年来,形成以宝鸡文理学院、宝鸡考古队以及各级文管工作者为主体的学院专家和以社会团体为主体的草根学者。这为宝鸡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提供可靠的学术和智力支持。

   (二)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

    在新时代,如何把握时代脉搏,顺应形势,发扬炎帝精神,发挥宝鸡的优势、扬长避短、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造福于宝鸡人民是各级政府和有志之士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不揣浅陋,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1.加强姜炎文化和周秦文化研究工作,进一步夯实炎帝故里和中华文化源头的地位。

加强姜炎文化和周秦文化研究工作,进一步夯实炎帝故里和中华文化源头的地位是宝鸡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首要任务。宝鸡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凭什么?凭的就是炎帝故里和中华文化源头的地位。因此,既要加强和支持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对姜炎文化和周秦文化的研究,也要加强和支持民间社会团体对姜炎文化和周秦文化的研究。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宝鸡周易研究会、宝鸡传统文化促进会、岐山周文化研究会、凤翔秦文化研究会近年来在文化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出了许多成果,为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作出了贡献。

2.加强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为炎帝故里和中华文明肇启之地提供科学证据。

考古发掘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为历史论断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让文物说话是最可靠的权威。宝鸡是既是文化大市,又是文物大市。数十年来的考古工作不仅提高了宝鸡著名度,激活了文旅产业,更是进一步加强了宝鸡是炎帝故里和中华文明肇启之地的地位。同时也为宝鸡是华夏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科学、可靠、有力的依据,更有利于争取中央、省上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3.加强宣传工作,进一步强化炎帝故里和中华文化源头的地位。

在信息和自媒体时代,宣传工作尤为重要,宣传工作跟不上,就会事倍功半。将姜炎文化和周秦文化最新学术成果运用现代媒体手段进行传播,有助于进一步强化炎帝故里和中华文化源头的地位。同时也要重视其它宣传方式,如举办学术研讨会和文化艺术节。岐山县委县政府举办了三届全国性周文化艺术节,四届全国周文化暨周公思想文化研讨会,岐山周文化研究会举办了十次地区性学术研讨会,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进一步强化了岐山是周文化发祥地的地位。因此,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加强宣传工作,有助于进一步强化炎帝故里和中华文化源头的地位,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

4.准确定位,制定打造华夏历史文化名城的科学规划。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众多,宝鸡作为三线城市,要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一定要准确定位。在此基础上,聘请专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结合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编订科学的、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近、中、长期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规划。

5.加强申遗工作,提升华夏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世界遗产的影响力是全球性的,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很大的效应作用,如韩国多次通过申遗与我国争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可见世界遗产的魅力之大。申遗过程也是展示形象和宣传自身的良机。如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以前名不见经传,申遗后声名雀起,旅游业发展更是异军突起,旅游产业迅速做大做强。宝鸡拥有申请资格的不少,如炎帝故里和炎帝陵、周原遗址、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和太白山等,选择一两个积极做好申遗工作,即便一时不成功,也是一种廉价的宣传,这对宝鸡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助力很大。

6.整合境内炎帝与周秦文化佛教文化等文旅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做强华夏历史名城的实力。

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要有广阔的视野和多元化化发展思维,将市区和县区统筹联系起来,共同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不能只焦聚于炎帝故里、姜炎文化研究和市区建设方面,要整合境内周秦文化、佛教文化、关学文化等研究,形成合力,为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出谋划策。还要整合境内炎帝陵、中华石鼓园、周公庙、望鲁台、法门寺、张载祠、太白山等文旅资源,以文旅产业发展推进名城建设,做强华夏历史名城的实力。

7.加强民俗等非物质文化挖掘、研究和保护工作,增强华夏历史名城的魅力。

民俗等非物质文化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活化石,是最能反映文明源头的社会风貌,是建设华夏历史名城的重要内容之一。宝鸡民俗等非物质文化十分丰富,如周公制礼作乐、凤翔排灯节等都反映了华夏文明,还有许多风俗节庆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深受人民喜闻乐见。因此,挖掘、研究、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资源,有助于增强华夏历史名城的魅力。

8.弘扬炎帝精神,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实现宝鸡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长远发展。

宝鸡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的任务十分艰巨,其中充满曲折和艰难。这就需要宝鸡各级政府和人民发扬和传承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于创新、造福于民的炎帝精神,为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炎帝精神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精神之中,必将为宝鸡建设华夏历史文化名城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史记》司马迁 中华书局 20066月第1

2.《炎帝论》宝鸡市社科联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3月第1

3.《中国历史先秦卷》张岂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7月第1

4.《中国历史地理概述》邹逸麟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7月第1

5.《这个历史地理》蓝勇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12月第2

作者简介:

    马庆伟,男,岐山周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微信公众号编辑,岐山县楹联诗词学会会员,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会员。主编有《魅力京当》一书,多篇论文被收入到《凤鸣岐山》《中国宝鸡周易》《周公思想学术》《张载易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浙江省吴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粹》《吴芮文化文集第三卷》《第五届泰伯论坛论文集》以及第三、四届《周文化暨周公思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中。

投稿邮箱:【 zhongguo_xianfeng@163.com 】
返回顶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文章获评星级:
网站推荐理由: 视觉独特, 故事性强, 逻辑严密
本文作者权利: 可在网站上免费推广, 可免费申领本网特约作者证书
权利时效起止: 自登载日起一个月
原创文学
调研之窗
案例评析
文章信息
荣誉殿堂
相关文章  
弘扬炎帝精神建设华夏名城
从延陵季子言行举止看泰伯奔吴之遗风
试论我国古代书院教育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上一条信息:包一枚“为民服务”之粽 下一条信息:@青年干部 当祛“三气”做“三有”干部
中国先锋头条网  ©2015-2022  版权所 违者必究
网址:http://www.zgxianfeng.com  投稿邮箱:zhongguo_xianfeng@163.com
本网站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