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投稿: 57028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原创文学 > 详细内容
“新春走基层”之 “周礼之乡”过大年,喜看岐山对联集
直到底部
分享:
作者:张自强 发表时间:〖 2020/2/28 浏览人数:〖 29872

各界导报宝鸡讯  在“周礼之乡”岐山县,民间将春节前夕“买东西、办年货” 叫做“跟年集”。

(岐山县城人潮涌动的年集)

置办年货中一个重要事项就是写春联、买春联。春联还包括有“春条”(单联)、“春语”(一段祝贺春节的话)、“斗方”(在一块方纸上写的字) 等。

(农村妇女在精心挑选对联)

据史载,春联是从桃符演变而来的。王安石《元日》诗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由树桃符到贴对联,是从后蜀主孟昶开始的。孟昶亲笔书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一副对联。桃木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意,所以春联多用大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黄、蓝三色,守制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黄纸,第三年蓝纸,第四年丧服满,恢复用红纸。书写的春节对联,充满吉祥喜庆,内容丰富多彩,如“岁岁平安日,年年如意春”(横额:“大地皆春”) 。春条如“出门见喜”“万福来朝”“竹报平安”等。斗方是在一块方方正正的红纸上,单写一个 “福” 字,张贴时候要倒贴,取其“倒”(到)的谐音“洪福到来”的意思。

(红、黄、蓝各色对联琳琅满目)

“春语”一般是一段祝贺的话或勉励的语言,如 “百行孝为首,万恶淫当先”;“从俭入奢易,从奢返俭难”。除乡间街闾有名望者为同村同族有求者书写对联外,一般腊月祭灶以后,街市即有卖春联者,其中多边写边卖者。旧时卖春联者多为潦倒文人。而现在,则是书法家、教师发挥特长,施展个人才华的场所。腊月卖春联是一大景观,一般用桌一张及笔墨纸张若干,沿街摆摊。

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兴起则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正月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腊月底整天从早到晚忙于生计,没有顾得找人写春联,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明朝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岐山县城对联货摊鸟瞰)

对联不仅是年事,它亦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自唐宋以来,对联形成了固定的平仄声律,成为诗的别裁体。年节时,有钱人礼请举人秀才入户撰写,头门、重门、后门虽处处不同,但必须合平仄,喻祥瑞,彰门楣,见文采。书法也讲究入规入矩,意气飞扬,力透纸背。贺年时,嘉客登门,必品春联,只一声“好”,家主乐及浑身。一好生万好,又岂是文好字好? 乃谓家好人好百事好。穷人则不然。揭一张红纸,求一个会写的人书联则可,唯不能缺,缺此好似无年。

近年,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情世风变化,催生了年节春联大市场,这已不是旧时落魄文人的营生,城镇中各有春联一条街,手写的、印制的各呈风采。一般人掏钱买春联,轻易不肯求人写。然而,新富的人们推高了春联的品位,转而必请名手撰联,用万年红宣纸书写,执笔者非书家不用。以至于纸生红云,墨焕紫光,经年不退,表现出家主自我精神的张扬,以及家事大红大紫的期望。这一现象,也折射出在岐山大地上,文化与钱财相比,文化永远占领着上层。

              (岐山县农家父子贴对联)

在“周礼之乡”岐山县,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人家,无论是机关单位、还是学校企业,过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活动。因而,催生了年集上一个特殊的景观——“对联集”。它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人们在物质生活充裕之后,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张自强)

投稿邮箱:【 zhongguo_xianfeng@163.com 】
返回顶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文章获评星级:
网站推荐理由: 图文并茂, 语言犀利
本文作者权利:
权利时效起止: 自登载日起一个月
原创文学
调研之窗
案例评析
文章信息
荣誉殿堂
相关文章  
国企拖欠民企款 民企资金周转难 催收...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开展敬老孝老活动
举国上下度双节 人民怀念毛泽东
“老有所为”一位银发老党员的退休生活
先进文化进社区,和谐岐山添加力
“新春走基层”之 “周礼之乡”过...
宝鸡市老科协为三位老同志举办新书首发活动
上一条信息: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下一条信息:“二级响应”仍需“一级戒备”
中国先锋头条网  ©2015-2022  版权所 违者必究
网址:http://www.zgxianfeng.com  投稿邮箱:zhongguo_xianfeng@163.com
本网站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