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投稿: 57028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信息 > 详细内容
振兴美丽乡村 共绘锦绣画卷
直到底部
分享:
作者:陈柯煜 发表时间:〖 2023/3/21 浏览人数:〖 346577



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然而在当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的发展正遭受着各种冲击:土地撂荒、环境污染、人口减少、发展滞后……这一系列的问题也不断的削弱着中国固有的乡土文化,拷问着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质量。为了让人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的住乡愁。”我们亟需齐心协力、多措并举,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共绘祖国锦绣画卷。
 盘活乡村文化遗产,共绘文明历史画卷。乡村要振兴首要任务是文化的传承,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拥有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而文明的起源来自于乡村文化。因此做好乡村文化遗产的盘活工作便是重中之重。首先,我们要统筹好乡村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明确各地权限,积极向有手艺能传承的村民加强文化宣传教育培训。让镇巴的民歌、绥米的唢呐、西安的古乐等民间音乐不仅能在乡村的文化舞台上唱响,更能生动活力的传承下去;让汉调桄桄、华县皮影戏、府谷二人台等传统戏剧不仅能文化下乡丰富村民的文娱生活,更能精益求精的走向更大的舞台;让谢村黄酒酿造技艺、凤翔草编技艺、绥德石雕雕刻技艺等乡村传统手工技艺不仅能代代相传制作出家喻户晓的生活用品,更能“编织”出乡村文化的底蕴。在统筹好乡村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之后,我们还要建立起激励长效机制,以完善的奖励政策、有效的培训措施和系统的服务规划来吸引村民加入进来,盘活乡村文化遗产,为后续的乡村振兴工作打足根基的营养剂。
改善乡村经济环境,共绘便捷时代画卷。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推进。乡村对“互联网+”的需求日益增长。以前村民种植的农作物和果蔬产品需要跋山涉水耗费人力物力才能运输进城市进行交易来保证家庭生活的基本收入。如今,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方式,改善了生活条件。四川雅安市石棉县的村民想不到,自己家乡因交通地理位置的不便而难以销售出去的黄果柑竟然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和多方的联手支持而成为千里之外北京的“网红水果”,打消了当地果农“果香就怕巷子深”的担忧,经济环境的改善让当地果农切实感受到了实惠。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查干达巴村的村民以前想要申请贷款只能到距离村子几十里的镇上,费时费力,有时还需来回往返。现在村子里建起了井忱助农金融服务点,出家门不远便能在服务点办理信贷申请、还款、查询等业务,同时还可以完成水电费、手机话费的交费业务,真正做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受累。”改善乡村的经济环境和金融发展模式,为进行中的乡村振兴工作掌好前行的方向舵。
保护乡村美丽风貌,共绘生态宜居画卷。“故乡”是一个温馨的词语,那里山水草木、乡音乡俗、饭食茶饮、家人亲友,都会在内心深处留下“月是故乡明”的亲切记忆,凝聚成浓厚的乡愁和盼望。要留住这样的美丽乡村,不能只是千篇一律的推进城镇化发展,建设旅游型古城,而要因地制宜,将乡村所自有的自然生态结合起来。要保护好山水格局避免过多的开发砍伐开采;保护好生态基底避免渴泽而渔的发展模式;保护好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避免传统文化之堤的坍塌。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认识乡村、理解乡村、并且求解乡村发展问题的原点,并且尊重乡村在自然环境、历史传统、民居建筑、风俗习惯、传统工艺、乡音方言等方面的天然多样性,避免盲目的取而代之。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村民还需传承良好的乡俗乡风,避免因攀比的不良之风所导致的价值观扭曲和乡村道德滑坡所带来的精神危机,保存住淳朴的乡村文明,填补住空心村、落后村的不足。保护乡村的美丽风貌,为一刻也不能松懈的的乡村振兴工作撑好保障的防护伞。
古有荀子曰:“天有运行规律,人有能动力量。”今有习总书记说:“空谈清谈只会贻误发展,苦干实干才能梦想成真。”都在向我们说明在乡村振兴的这艘船上人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人人都要有真抓实干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在时代发展需求的大背景下乡村振兴已是应运而生并且道阻且长,行之将至。我们要审时度势,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努力让民富、业强、村美的乡村为社会发展注入力量,广阔的中国画卷勾勒出最宏伟的中华文明蓝图。

 

投稿邮箱:【 zhongguo_xianfeng@163.com 】
返回顶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文章获评星级:
网站推荐理由:
本文作者权利:
权利时效起止: 自登载日起一个月
原创文学
调研之窗
案例评析
文章信息
荣誉殿堂
相关文章  
振兴美丽乡村 共绘锦绣画卷
上一条信息:邻里纠纷伤和气,法官调解化促和谐 下一条信息:平桥法院召开2023年度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
中国先锋头条网  ©2015-2022  版权所 违者必究
网址:http://www.zgxianfeng.com  投稿邮箱:zhongguo_xianfeng@163.com
本网站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