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会用手机导航的阿姨指路,给提重物等公交的大叔搭把手,类似的“互助父母协议”在网上迅速走红,千千万万的网友自发约定:这次你帮助我爸妈,下次我守护你父母。“互助父母协议”既是为人子女的共情,也是敬老爱老的共识。在数字时代,从扫码点餐到网上挂号,从景区预约到买票进站,年轻人动动手指就能轻松搞定的事,却让一些中老年人望而却步。“互助父母协议”应运而生。
对于需要帮助的中老年人而言,“互助父母协议”下的互助模式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实质性帮助,更带来了情感上的温暖和社会认同感。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纵使素昧平生,人与人之间的循环善举共同渲染互帮互助、共建和谐的社会氛围,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昂扬的社会风尚。同时,“互助父母协议”的流行将鼓励更多人参与敬老爱老志愿服务,乃至延伸至其他众多领域志愿服务,形成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风气,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在看到“互助父母协议”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要反思这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如何应对老龄化挑战。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比重达21.1%。“互助父母协议”的社会力量参与下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和社会的养老压力,但依靠自发的善意终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适老化改造持续提升,需要惠老政策和公共服务“搭把手”。
首先,政府动起来。服务大厅保留人工窗口,老年食堂持续普及落地,公共场所增加志愿者岗位,持续落地,扩大普及范围。其次,企业尽好责。电子设备推出“长辈模式”,从生活缴费、看病就医、交通出行、用餐娱乐等身边事入手,保证中老年群体同享数字化发展红利。最后,每人帮一把。媒体应呼吁更多年轻人自发签订“互助父母协议”条约,并主动遵守隐私保护条款,愿这份协议能够如暖阳,照亮老人、温暖彼此。只有凝聚合力建成老年友好型社会,老人出门才能更从容,子女在外才能更安心,我们的社会才会更有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