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投稿: 57028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调研之窗 > 详细内容
试论泰伯仲雍离周奔吴的精神内涵
直到底部
分享:
作者:郑鼎文 发表时间:〖 2023/6/1 浏览人数:〖 3675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动人的经典故事千千万,万万千。泰伯奔吴的壮举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可以说,这个经典故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堪称绝版。不过,我以为泰伯奔吴的说法不够完美,不能全面反映真实的历史事实。因此,我认为应该使用“泰伯仲雍离周奔吴”这八个字来定格这段彪炳千古的史实。
当然,泰伯奔吴这四个字的表述并没有什么错,它是一种简略的说法。泰伯是古公亶父的长子,仲雍是次子。泰伯可以代表他们兄弟二人,其说法无可非议。我在此只是强调,所谓的泰伯奔吴,实际上是泰伯仲雍兄弟二人齐心协力避让王位,共同远奔江南吴地,在那里另外开创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泰伯的功德也就是仲雍的功德,泰伯对吴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吴文化的贡献也就是仲雍的贡献。泰伯仲雍是不可分割的政治联盟统一体。大圣人孔子称赞泰伯为至德之人,也就等于说仲雍也是至德之人。
在此,笔者试从以下8个方面对泰伯仲雍离周奔吴的精神内涵作以分析,以便对泰伯和仲雍的内心世界及高尚品德有一个更为深刻而全面的认识。
1、 忠君孝亲的可贵品质
忠君孝亲,被古人认为是一个人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德。泰伯仲雍堪称忠君孝亲的典范。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叙述泰伯仲雍离周奔吴的历史事件的:“吴太伯与其弟仲雍,均为周太王之子,王季历之兄。季历十分贤能,又有一个具有圣德的儿子昌,太王想立季历以便传位给昌,因此太伯、仲雍二人就逃往荆蛮,象当地蛮人一样身上刺满花纹、剪断头发,以示不再继位,把继承权让给季历。季历果然继位,就是王季,他的儿子姬昌随后继位,就是后世所说的文王。太伯逃至荆蛮后,自称“句(gōu,勾)吴”。荆蛮人认为他很有节义,追随附顺他的有一千余户,尊立他为吴太伯。太伯死,无子,其弟仲雍继位;就是吴仲雍。”从这段历史记载不难看出,泰伯仲雍是忠君孝亲道德的践行者。虽说有长子继位的传统,但当明白作为国君的父亲想传位于少子季历再传位于孙子姬昌时,不仅作为长子的泰伯心甘情愿,作为次子的仲雍同样心甘情愿。这就不仅仅是泰伯让王,也是仲雍让王。且让得毫无阻碍,让得山高水长。在此,忠君孝亲的美德显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兄友弟恭的手足情怀
兄友弟恭,是儒家所推崇的兄弟关系的标准尺度。就是说作为兄长对弟弟要友爱,而弟弟对兄长则要恭恭敬敬。这两方面当然是互相依存的。你仁我义,相互尊重、关怀、支持,这都是兄友弟恭的内涵。在这里,泰伯仲雍之间没有那种“你不仁我不义”的横眉冷对,有的是互敬互帮的手足之情。而季历也不是贸然接替王位,也有礼让之风。《韩诗外传》载,季历到吴国请二位兄长泰伯仲雍赴岐周奔父丧后,尽管群臣要立季历为王,但季历还是恳请大兄长泰伯继位,此时泰伯征求仲雍的意见,仲雍以国家规定的刑余之人(指文身断发)不能为宗庙社稷之主为由作了答复,这就成了泰伯下决心坚辞王位的关键因素。这说明兄弟俩关系亲密,遇事互相商量,然后才做决定。《古今乐录》载:泰伯仲雍离周奔吴后季历作了《哀慕歌》。整个来看,季历对两位兄长泰伯和仲雍的奔丧、离别和远去极为伤情,深深思念。可见这兄弟三人手足之情极为深厚,兄弟关系非常密切,相互之间很是敬重和珍惜。因此,在让王问题上,泰伯避让,仲雍谦让,季历恭让,显得十分和谐,特别仁义。这种理想状态的兄弟关系,仁兄对贤弟的厚爱,贤弟对仁兄的敬重,决定了泰伯仲雍愿意让位,乐意让位,且让得痛快,让得彻底。
3、同心协力的政治智慧
大家知道,古代的继承制是有严格的等级次序的。长子之后是次子,次子之后是三子,儿子之后才是孙子。假设当时泰伯乐意让位而仲雍不乐意让位,那么季历继位还是有阻力的,也就不会那么顺当了。所以,在让王这件大事上,仲雍和泰伯一样高尚,同样光荣。忠厚的泰伯深知要让三弟季历顺利继位,仅仅自己乐意让位是不够的,还得说服二弟一起远避让位;贤德的仲雍也深知,仅仅兄长让位还是不够的,自己也得让位,才能彻底消除父亲的心病,保证三弟季历顺顺当当继承王位,以确保王室稳定,国泰民安。这种同心协力的政治智慧,实在难能可贵。
4、顾全大局的高风亮节
国事为重、顾全大局,历来是受人称道的美德。泰伯仲雍远奔让王的联合行动,说明头脑中有全局观念,心系政局的稳定、国家的安危,人民的福祉。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泰伯仲雍有很高的政治觉悟,所以能自觉地体会君命,成全父亲的心愿,为周国持续繁荣发展而作出难能可贵的选择。
5、包容谦让的宽阔胸襟
显而易见,面对继承王位这件大事,在父王做出意外决策的情况下,泰伯仲雍的内心不能说没有波动,没有委屈,甚至还可能有点屈辱感,但他们是接受的,是包容的,是忍让的,其选项是谦让,远奔,为季历继位提供方便条件,创造宽松空间。这种心态,这种明智,这种见识和胸襟,确实让人肃然起敬。海纳百川有容则大,泰伯仲雍的伟大人格,与胸怀开阔密切相关。
6、乐于牺牲的至德境界
不难看出,泰伯仲雍兄弟二人都是具有牺牲精神的。为了成全父王的心意,为了周国的安宁,为了让贤能的三弟和侄儿姬昌得以继位和接位,他们宁肯牺牲自己的荣华富贵,而冒险远奔未知的蛮荒之地,去拼搏,去奋斗,去开创另一番天地。这种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浩然正气,这种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牺牲精神,实在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难怪大圣人孔子从内心深处发出由衷的赞叹,“泰伯可谓至德矣”,也就是说泰伯仲雍达到了最高的道德境界。
7、入乡随俗的超凡见识
泰伯仲雍兄弟二人远奔吴地,能在那里站稳脚跟,得到当地土著人的认可和接纳,与他们见识高远,文身断发,善于及时地与当地人融为一体有直接的关系。可以推测,他们从内心深处一定是尊重当地土著人的风俗习惯的,一定是认定必须仿效当地人“文身断发”的,认为这样才能见其真诚,被认同,被接纳。这种入乡随俗的灵活性,弃旧图新的果断性,终于使他们有了一个华丽的转身,顺利地融入了当地社会。
8、勇于开创的进取精神
今天,北方人即使组成一个上千上万人的团队前往南方,也不一定会被接受和认可,更不用说能很快被推举成什么首领了。那么,泰伯仲雍成功的最大秘奥是什么?他们带去了周国先进的农耕技术,振兴了农业,解决了吴地人民的温饱问题;他们兴修水利,使吴地旱涝保收;他们带去了冶铜技术,改进了那里的生产工具,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他们带去了制盐技术,为当地人提供了必需的生活用品。如此等等,由于他们的杰出贡献,自然会受到吴地人民的拥戴。而这一切,与他们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显然是分不开的。与此同时,他们的高风亮节,他们的谦让精神,他们的人格魅力等等,当然也会受到敬重。
泰伯仲雍以实际行动所创造的吴文化,最突出的就是崇德谦让。历史上,曾有孔融让梨的典故,让的不过是一个大梨子;也曾有清代宰相张英修书让宅基地的故事,让的不过是三尺之地。而泰伯仲雍让的却是好大一片锦绣江山,是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难怪大圣人孔子赞叹道;他们:“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就是说泰伯仲雍三让天下,达到了最高的道德境界,老百姓不知道用什么话赞颂才好。同时,泰伯仲雍所创造的吴文化,其最具活力的就是开拓创新。试想一下,如果仅仅是道德高尚,避让王位,而没有在南方打造出另一方天地,开创出万古流芳的辉煌业绩,他们还会有如此崇高的历史地位吗?在3000多年以后我们还会经常纪念他们吗?
正是:
泰伯仲雍,永垂不朽;道德楷模,天长地久。
人杰仲雍,让国同心,至德齐光,谁不钦敬?
兄弟齐心,开拓创新,建功立业,光照千秋!

【作者简介】郑鼎文,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大雅礼乐文化促进会荣誉会长,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岐山周文化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第一二届会长,县社科联副主席,县政协文史研究员,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范家营高中校长和县老年大学首任校长,著有《周文化丛书》“三王卷”“典故卷”、《周公演义》《品味周公庙》等9本书,在报刊发表文章800多篇。先后应邀参加了武汉、成都、兰州、上海、宝鸡、西安、天水、洛阳、无锡等地的40多场学术研讨会。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 岐山周文化研究会 作者 郑鼎文)

投稿邮箱:【 zhongguo_xianfeng@163.com 】
返回顶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文章获评星级:
网站推荐理由: 视觉独特, 故事性强, 观点新颖
本文作者权利:
权利时效起止: 自登载日起一个月
原创文学
调研之窗
案例评析
文章信息
荣誉殿堂
相关文章  
从韩复榘四个儿女个个成才看母亲在家庭...
宝鸡市周易研究召开了2023年工作总...
要做百岁老人,就要积累“生命力”(压...
2023 年终总结之六:我的老小孩情怀
试论三千年西凤酒的历史渊源
关于心理健康的若干思考
关于把县城当景区建设的建议
上一条信息:试论商朝末年的红色文化 下一条信息:激发创新活力 拥抱美好未来--聚焦2023亚布力中 …
中国先锋头条网  ©2015-2022  版权所 违者必究
网址:http://www.zgxianfeng.com  投稿邮箱:zhongguo_xianfeng@163.com
本网站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