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投稿: 57028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知识 > 详细内容
垄断政治场长达千年,门阀士族为何会衰落?
直到底部
分享:
作者:亭台史鉴 发表时间:〖 2023/2/22 浏览人数:〖 685843

在中国的漫漫历史长河中,长时间都是贵族把控政治,在早期的夏商周的奴隶社会当中,官职往往都是世袭制,祖先是什么职位后世就是什么职位。

虽然有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这些名留青史的个例存在,但这些人也大都是贵族后代,经历了良好的教育。

最多算是没落贵族复兴,而非寒门子弟上升,到了后来的地主阶级兴起,挤占了原来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之后,虽然是有着一段时间的底层人士的上升机会。

但在朝代统治一段时间之后,土地兼并加重,利益群体固化,新的“世袭地主贵族”就又产生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门阀士族”。

自两汉时期兴起,到后来的唐末五代时期消亡,门阀士族贵族集团这一特殊阶层控制了中国长达1000余年的时间。

门阀士族的贵族统治在威胁皇权的同时,同时也在制约着皇权,实际上还是一种变相的贵族“共和”政治,皇帝在这一时期只不过是门阀士族的利益代表而已。

“天街踏尽公卿骨,甲第朱门无一半”——韦庄《秦妇吟》

黄巢起义的历史大事件在宣告着唐王朝结束的同时,也在宣告着门阀士族统治的结束。

但门阀士族衰落的原因肯定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历史事件就能决定的,黄巢起义只是一个表象而非本质。那么它究竟是怎么消亡的呢?

兴起原因

要探讨一个历史现象的没落原因,我们必然要从其根源抓起。

探讨这个历史现象的兴起的原因 ,才能理清门阀士族从兴起到衰落的整体脉络,再分析影响它的经济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

门阀士族的萌发其实是在两汉时期,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萌芽的种子。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先秦时期的世官制之后,古代中国就急需一种新的官员选拔制度来进行人才选拔。

由于秦朝短命,还未有多少选拔人才的机会,就覆灭了,真正有选拔人才需求的是承接秦制的汉朝。

最早是在汉文帝时期,他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对贤良进行考核,才算是有了新的人才选拔制度。

到了汉武帝时期更是将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加以优化和制度化,形成了官方的察举制来选拔人才。

这种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这种制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其实还是相当合理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州郡长官在选拔人才之时难免会徇私,选拔一些有着亲缘或是利益关系的子弟来选拔。

即使是没有关系,由于州郡长官的推选,被察举之人难免也会和自己家乡的州郡长官关系紧密,在政治站位中多有偏向,抱团取暖。

再加上当时能受到良好教育的,也大多是家境不错的地主阶层的子弟,所以在教育资源方面,也是被一些比较大的地主阶层所垄断。

而已经在朝为官的大夫公卿们,也必定是会对自己的下一代进行良好的教育,所以即使是进行全国范围内的选拔考试。

这些“官二代”们也是能够凭借真才实学来脱颖而出,跨入政坛的。再加上官一代的照顾和打点,官二代的仕途也必定是轻松很多。

到了东汉末年,战乱四起,原本的察举制和征辟制依然施行。

但这时候的时局动荡,原本在朝为官的政治团体们便以地缘为基础,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了一起,形成了由原来小波的士族合并为更大的门阀士族集团。

比较有名的有以杨修为代表的弘农杨氏集团、以荀攸、荀彧为代表的颍川贵族集团、四世三公的袁绍家族、南方东吴政权的四大家族等等。

这些世家大族以及经不仅仅是在官场之上有着大量的政治权利,也拥有着大量的土地和部曲、幕僚,甚至还有着各自的军事力量。

到了两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达到了巅峰,几乎完全垄断了政坛。

门阀士族之所以能够如此肆无忌惮地垄断政权,即使是朝代灭亡,门阀士族集团依然存在,甚至丝毫不受影响,在几个朝代中都占有着重要的位置。

主要是因为垄断了土地资源和教育资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是一个相对分裂的历史时期。

但南方则是相对来说比较和平的地理单元,王家、谢家两个大家族的势力甚至延续到了隋唐时期。

所以我们在分析门阀士族制度消亡的原因时,应当是从人才选拔制度、教育资源的分配等多方面来考虑。

一、科举制

不论是察举征辟制还是九品中正制,都是既得利益者的官员来进行人员推荐,人员的徇私枉法、趋利避害都是不可阻挡的人之本性。

所以要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必定是用制度的法治来替代人治,尽量避免人在人才选拔中的可操作空间。

隋朝的两位皇帝都深知门阀士族对皇权的威胁,所以对人才选拔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开创了科举制。

隋炀帝更是用南方的士族集团来和关陇贵族集团相抗衡,大量选拔南方人才。

但可惜他的改革措施太过激进,再加上急功近利的大兴土木,四处征战,导致了关陇贵族集团的反扑,最终亡国,被同属关陇贵族集团的李唐所取代。

唐朝也是进一步的发展了隋朝科举制度,增设明经、武举等科目,在唐玄宗时期还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唐代科举的种类数量繁多,为所有人都打开了入朝为官的大门。应试者可以是平民,也可以是公子王孙,原来被罢任的官员也可以通过考试再入仕途。

可以说唐代的科举制度在制度方面为底层的寒门子弟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选拔平台,但公平不等于平等。

原来的那些门阀士族实际上还是把控着相当一部分的政治资源的,唐朝通过科举取士录取的百分之八十的进士及第都出自士族。

此外,唐朝宰相也大多出自士族集团,如京兆韦氏、河东裴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京兆杜氏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教育资源的垄断,寒门子弟在从小的基础教育和政治眼界上实际上是远远比不上自小耳濡目染的官二代的。

二、印刷术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见于材料的价格,在商周时期,书写的主要材料是竹木简,虽然材料相当容易得到,但制作工序相当繁琐,毛笔发明之前的书写速度也是非常慢。

后来毛笔和竹木简的结合大大提高了写字速度,也增加了文章的篇幅。

再到后来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更是将书的价格打了下来,让更多人拥有了读书的机会。

但这个时候的书籍还是非常贵重,主要原因就是两汉乃至魏晋南北朝的书籍主要还是手抄,人工传抄不仅速度慢,错误还比较多。

所以寻常人家没有关系的话,连借书都很困难,更不要说是买书了。

再加上各个版本的书籍存在着很多谬误,不是学识渊博的学者在一旁教导注解的话,很容易读进死胡同。

那些世家大族和官员子弟家族中都有很多的藏书,也有着各自的私塾存在,在书籍这种教育资源方面就保有很大的优势。

后来唐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可能是南北朝时期发明的),使得书籍的价格大为下降。

让更多的小地主乃至贫寒子弟有了更多的读书机会,并且雕版印刷的书籍在错误方面也远比传抄的书籍要少很多。

到了后来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之后,读书更是成为了几乎每一个想普通家庭都能负担得起的事情,所以在宋代出现了很多的布衣宰相。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第一就是活字印刷的普及,再有就是唐末的藩镇割据切割掉了门阀士族上升的渠道,黄巢起义更是将农耕区原有的门阀士族势力绞了个粉碎。

结语:

而门阀士族的消亡,也正是符合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皇权独揽的需求。

皇帝不再是被士族集团控制和影响的代言人了,而是真正拥有着话语权,能够代言全天下大部分地主和农民阶级利益的皇帝。

而那些结党营私的政治团体或者抱团取暖的大家族虽然仍然存在,但已经不能和皇权相抗衡了 。

家族可以存在,对已经在朝为官的官员也有着恩荫制等制度可以让其子孙拥有一些捷径,但入朝为官的主要途径已经变成了科举制。

“士族”的参政机会与平民百姓家的读书人虽然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别,但两者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了。

皇帝第一句话就能决定一个家族的存续与否,像东晋那种“王与谢共天下”的局面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投稿邮箱:【 zhongguo_xianfeng@163.com 】
返回顶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文章获评星级:
网站推荐理由:
本文作者权利:
权利时效起止: 自登载日起一个月
原创文学
调研之窗
案例评析
文章信息
荣誉殿堂
相关文章  
垄断政治场长达千年,门阀士族为何会衰落?
上一条信息:弘农杨氏没有成为五姓七望的原因:三遭屠戮,家道中落 下一条信息:共产主义运动200年:从第一国际到第四国际
中国先锋头条网  ©2015-2022  版权所 违者必究
网址:http://www.zgxianfeng.com  投稿邮箱:zhongguo_xianfeng@163.com
本网站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