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投稿: 57028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调研之窗 > 详细内容
​坚持文化自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经典
直到底部
分享:
作者:郝蔚民 发表时间:〖 2022/12/6 浏览人数:〖 57991


教育工作的本质是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塑造青少年灵魂,端正人生的方向上起主导作用。因此,学校和其它担负教育工作任务的机构,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放在首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共产党人作为执政党,写进自己施政的纲领中的教育方针政策。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青少年思想现状是什么?他们有哪些新特点?抓好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着力点应选在哪里?的确值得我们去探讨去研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富国强民的快车道。改革开放五十年,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和生产力水平底下的矛盾,得到了缓解,国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民群众的吃住、出行、保健、教育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完全可以说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的青少年大体上是我国实行一孩化计生国策独生子女的下一代。这些孩子虽非人人都是“含着金钥匙”来到人世,但他们优渥的生活条件和他们的父辈乃至祖辈有着天壤之别。孩子的父母以为在他们的孩提时代物质匮乏文化生活单调他们受苦了,没有享受幸福的物质生活,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现在再苦不能苦孩子,对孩子是食不厌精,穿着名牌,游精品线路,出行有车……,这些孩子聪明好学,接触电子媒体早,遨游于网络世界,掌握了许多知识,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一位小学的语文老师告诉我,她教学《愚公移山》课文时,小学生对愚公的做法提出了质疑,认为愚公大爷为什么一定要移山呢?解决“出行”的方法很多:如绕着走、凿隧道、搬迁家等。故移山是自不量力,破坏生态环境,是不可取的。特别是要“祖祖辈辈干下去”,限制了后代的发展空间,更是愚蠢至极。我们分析和点评这个教学案例,可以看到:学生没有理解《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等类文章倡导的是一种持之以恒“精神”而不是移山、填海的“做法”。但是,我们在孩提时代学习这篇课文时就没有这种想法。是“归一”思维,而不是“发散”思维。我们不能不说学生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思维的灵活性,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

任何社会的改革和发展,都是以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提高为成功标志。我国改革开放五十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以显著提高。父母给孩子创设优质生活条件,是社会进步和发达的表现,本无可厚非。但是,孩子生活在温柔乡中,不知道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知道传承红色基因,不知道我们共产党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党的初心是什么?如果,我们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长此以往,是令人担忧的。

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从农村进入城市,周总理告诫我们的干部和军人,不要做“八旗子弟”。满族的八旗子弟兵,是马背上的英雄,他们起兵于白山黑水之间,横扫千军如卷席,逐鹿中原,定都幽燕,建立了二百多年的霸业。八旗子弟进京后,清政府划给他们土地,发给饷银,使他们有钱花、有地种,忙时种地,闲时练武,在国家有战事之时有可用之兵。然而,这些八旗子弟,从马背上下来,带上遛鸟的笼子,进入了风月的勾栏之中,这些游牧的彪悍之士,看到中华锦绣大地原来是这么的美好,声色犬马的游艺场所享受起来是那么的惬意。于是,武不练了,地租出去了,大烟抽上瘾了,强大的八旗兵也就废了。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共产党的红色旗帜,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下来,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了极大的挫折。当时,我党在总结这一历史教训,告诫党员和干部要反修防修,警惕“和平演变”。报纸上有一句令人记忆犹新的话,苏联是“卫星上天,红旗落地”。“卫星上天”和“红旗落地”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放眼今天之中国是卫星璀璨如繁星闪烁,红旗飘飘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苏联易帜的惨痛教训和我们中国科技发达社会繁荣昌盛的历史史实,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科技高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上升的时候,坚持政治领先,用科学的理论统领全国人民的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站位,是保持党和国家红色的旗帜高高飘扬的根本保障。

美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从“和平演变”到“武力威胁”,“经济制裁”从未停止。应对美帝的挑战的根本措施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增强青少年自身政治“免疫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正气、骨气,形成坚强的红色基因,美帝国主义企图使中华易帜的伎俩岂能奈何我哉?在这个意义上讲,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我们须臾不能放松的工作!

我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特别是主持全县教育督导工作,在对高中的教育质量评估中发现,愈是山区家境贫穷的学生学习愈刻苦。他们不讲究吃穿,学习认真成绩优异。家境较好的学生如城区家庭和干部子弟则差一些。不乏锦衣玉食的“贾宝玉”、哭哭啼啼的“林黛玉”、呆头呆脑的“薛霸王”。高考成绩优异录入名牌高校学生分布常态是(至少过去是这样的),贫苦山区子弟多于城镇家庭,农业户口子弟多于非农家庭,一般干部子弟多于领导干部家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生于忧患,一是生于安乐。我们的古人有一句俗话:“有钱难买少年贫”。贫苦的生活可以催人奋进,穷则思变,欲读书改变家庭生活环境之志气和毅力更强。衣食无忧的生活易于消蚀人的上进心,如青蛙在温水之中悠哉,待到他们知道上进之时已经为时晚了。唐朝的政治家魏征在给唐太宗的奏章中的一句话,“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富不与奢期而奢自至”,可以给我们诠释这种现象!清朝的曾国藩则说得更为透彻:“家败离不开一个奢字,人败离开不开一个逸字,事败离不开一个骄字。”

不庸讳言,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大,学校追求高升学率,学生学业负担重,培养子女投资多,学生追求上名牌高校、王牌专业、将来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好,故而不闻政治,只知读书考试,学校特别是中学教育重智育轻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弱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的学校到底是在培养革命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呢?还是在培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读书优而仕,追求生活享受的罗曼蒂克的“乔尔布亚”。据有关资料披露,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为数不少的人留学美国,追求优渥的生活环境滞留不归,不少人加入美国国籍拿到绿卡宣誓效忠,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作为制裁中国的利器。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吗?

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县委、县政府主管组织关工委和专业部门以及学校,有许多工作要做,许多方面要涉及。但是,笔者以为进行这方方面面的工作之中,一定要坚持文化自信,十分注意渗透中华民族的文化。这并非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兴盛或消亡的大事。这是因为,一个民族不同于其它任何民族的显著标志,除了外貌差异外,主要是这个国家或民族独有的文化。这就是“我”之所以是“我”的根本原因。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种。其中物质文化包括: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等等;精神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传统节日等等。我们现时之所以强调要弘扬民族文化,这是因为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传统的民族文化和诸多理念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共产党人信仰的共产主义就是从全部人类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典范。民族文化与现代思想相结合,在形成民族精神的过程中起到非常深刻的作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中华国学经典。青少年学习国学经典受益终生。国学经典中看似短短的一句话,他的背后都有令人感动令人思索的故事,隐喻的道理需要我们仔细体会和汲取。

譬如,现在网络流行的一句话“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气势磅礴壮人胆魄,极具爱国情怀。这句话就是从西汉陈汤的一句话化用来的。陈汤(西域都护府副校尉)矫诏(假借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命令)调动西域国兵士和汉军四万余人进攻郅支(音zhizhi),大获全胜后,带着郅支单于的首级向朝廷报捷。朝廷将郅支单于的首级悬挂在“稾(音gao)街”之上示众十日。稾街是西汉接待各藩属国使臣的邸第所在,这一举动对西域各国起到了极大的震慑的作用。正如陈汤在“矫诏”中所说的那样“宜悬头稾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战狼》电影开播后,一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台词走红网络。“此”与“彼”似有渊源。读着这句话任何一个拥有民族气节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热血沸腾,迸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只要你是中国人,脚踏地大物博中华锦绣大地,头顶悠悠白云的中华蔚蓝之天,你的荣辱兴衰就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充满胸怀的是国荣我荣,国耻我耻的使命感。

又如,亚圣孟子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中首先列举六位贤人被任用的故事,他写道;“舜发于畎(音quan)亩,傅説(音yue)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市,孙叔敖举于海,百里悉举于市”,这些古代贤相未发达之前,极具困苦。故而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一个欲成大事之人,只有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孟子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懂得忧虑祸患才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学习这些历史知识和古代先贤文章,一定能够增强青少年应对挫折,坚毅不屈,方能到达成功彼岸的毅力。

再如,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参与新政改革失败后贬居邓州,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邓州与岳阳千里之遥,他是看着图写了这篇《岳阳楼记》的,表现了作者身居江湖身忧国事,身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文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着这些文字,应该给我们青少年以震撼,年轻人应以天下事为己任,把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摆在首位。将来成才了,要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老百姓的幸福鞠躬尽瘁,这才是青少年应有的情商和格局。

民族文化深入人心,潜移默化,许多经典知识已经化为民族风俗习惯和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例如秦腔戏剧《铡美案》倡导的精神就是富贵了不能忘记糟糠之妻,“陈世美”成了中国汉族人男人抛妻别子忘恩负义的代名词;又如戏剧《梁祝》传承就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忠于感情一诺千金,海枯石烂而不改变初衷方能永恒;再如寒窑中“王宝钏”唱道:“老爹爹莫把穷人太小量,多少贫寒出栋梁”,“世人都想把官坐,谁是骑马坠镫的人。”这些古典对现代人都颇有教育意义。

青少年对于民族文化和古典的学习,主要在于平时积累。然而这些知识的输入还是有许多工作可做的。关工委、团委、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可以举办一些形式多样的读书会、报告会、故事会,诵读会、学习体会征文等,组织文史知识丰富教师、专家、学者点评,以达融会贯通,让中华古典文化深入到青少年的思想之中,坚持下去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作者简介:郝蔚民,洛南县老科协理事,洛南中学原党总支副书记)洛南县柏槐社区老干支部书记郝蔚民

投稿邮箱:【 zhongguo_xianfeng@163.com 】
返回顶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文章获评星级:
网站推荐理由: 观点新颖
本文作者权利:
权利时效起止: 自登载日起一个月
原创文学
调研之窗
案例评析
文章信息
荣誉殿堂
相关文章  
理论自信是支撑信仰的柱石
​坚持文化自信教育传承民...
上一条信息:论行政程序违法的法律责任 下一条信息:对当前刑事裁判涉财产刑执行现状的几点思考
中国先锋头条网  ©2015-2022  版权所 违者必究
网址:http://www.zgxianfeng.com  投稿邮箱:zhongguo_xianfeng@163.com
本网站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