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投稿: 57028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知识 > 详细内容
秦昭襄王横扫六国,为何他逝世后,六国却响起一片哀嚎悲痛之声?
直到底部
分享:
作者:音念蓑笠翁 发表时间:〖 2022/10/18 浏览人数:〖 79212

 

这一讲我们进入秦昭襄王五十三年(前254年),《资治通鉴》简略记载,秦国主将摎(jiū)攻打魏国,夺取吴(yú)城,不但魏国举国臣服,韩国也服了,韩桓惠王亲赴秦国朝见秦昭襄王。

事情来得古怪,线索又要在《史记》里找。《史记·秦本纪》记载,这一年里,秦国出现了“天下来宾”的盛世。所谓“天下来宾”,应当是天下诸侯或者亲至,或者派出使者,来咸阳朝见秦昭襄王,确认秦昭襄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毕竟周赧王刚刚驾崩,周王室后继无人,天下秩序需要重建。这个时候,秦昭襄王已经明确表现出来改朝换代的野心,而邯郸之战虽然败了,但实力并没有受到很大的损伤。山东六国既然打不过秦国,也就只好委屈一下自己,配合秦昭襄王来演好这一场大戏了。

结果事出意外,正是在这个“天下来宾”的好时光里,魏国竟然迟到了,也不知道迟到的是魏国使者还是魏安釐王本人。处理迟到问题是有先例可循的——当初大禹在会稽山会盟诸侯,防风氏迟到了,大禹当即就把他杀了,还陈尸示众,让大家看到迟到的下场。

从大禹时代到战国时代,毕竟社会进步了,文明一些了。秦昭襄王没杀魏安釐王,而是派兵攻打魏国,夺取吴城,严格来说这不算侵略,而算惩罚魏国的怠慢和失礼。

吴城的吴,写出来是口天吴,但当时它和“尔虞我诈”的“虞”同音,经常被拿来通假。吴城就是虞城,在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附近。魏国既然受到了惩罚,那就赶紧做出识趣的表态,低头认错,向秦国臣服。


至于韩国,前边讲过,东周国和西周国是被韩国领土包围着的,现在秦国既然占领了西周国,那就意味着韩国的西部领土出现了严重缺损,秦国的军队已经可以轻松地深入韩国腹地了。更何况北方的上党郡也被秦国占了,秦国要想顺势吞并韩国的话,基本上就只取决于秦国愿不愿意了。所以韩桓惠王认怂认得最积极,最有诚意。

后来秦昭襄王驾崩,诸侯各派将相参加葬礼,只有韩国不一样,韩桓惠王不但亲自出席,甚至披麻戴孝。

在“天下来宾”的空前盛况里,秦昭襄王长达半个多世纪执政生涯已经进入尾声了。这位强悍的老人家即将离开人世,大概很想抓紧最后的时间将秦国的霸业推上顶点吧。

于是转过年来,秦昭襄王五十四年(前253年),秦昭襄王在秦国故都雍城举行了郊见礼,祭祀上帝,这是天子才有资格主持的祭祀。从出土文献来看,无论是睡虎地秦简《编年记》,还是江陵印台秦简,荆州松柏汉墓简牍《牒书》,纪年都是从秦昭襄王元年(前306年)开始的,这恐怕不是巧合。


晏昌贵先生有推论说:“可见以昭王元年作为纪年的开始,乃是秦官方颁行的正统历朔,以此昭示秦灭周后以秦纪年取代周纪年以通行天下。《编年记》及《牒书》纪年始自昭王元年,当是秦灭周之后的追记倒叙。”

就在秦昭襄王祭祀上帝的同年,楚国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又迁都了,从陈城迁到钜阳。

《资治通鉴》只是简略记载了迁都事实,完全不讲前因后果。我们也确实搞不清前因后果,因为原始材料只有《史记·六国年表》,寥寥4个字说楚国“徙于钜阳”。更加令人迷惑的是,若干年后的秦始皇六年(前241年),《资治通鉴》又采信《史记·春申君列传》的说法,说楚国迁都,从陈城迁到寿春。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楚国已经从陈城迁都钜阳了,接下来只能从钜阳迁都寿春,而不可能是从陈城迁都寿春了。

历代学者各有各的解释,但任何一种解释都缺乏铁证支持,只是猜测而已,直到今天也没有定论。好在事情并不重要,我们就姑妄听之好了,然后转入下一年的大事件。

秦昭襄王五十五年(前252年),《资治通鉴》简略记载了一件事:吴起故乡的那个卫国,国君卫怀君朝见魏安釐王,没想到羊入虎口,被抓来杀了。魏安釐王立了卫怀君的弟弟卫元君。这位卫元君,是魏安釐王的女婿。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卫怀君之所以会死,是因为魏安釐王盯上了他的国家。魏安釐王的所作所为特别符合人性:被强大的秦昭襄王欺负惨了,就转头去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卫怀君。表现在地缘政治上,魏安釐王的西线领土一再被秦国侵吞,既然抢不回来,那就去东线开疆拓土好了,所以就盯上了卫怀君。

杀掉卫怀君虽然不磊落,但秦国不是这样对付过楚怀王么,乱世就该用上非常手段,何必守着道义去死呢?只不过魏安釐王的悲剧在于,不管守不守道义,都会是亡国灭家的结局。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2年),《资治通鉴》记载了3件大事,其中有2件都是丧事:秦昭襄王和赵国平原君这一对冤家对头都死在这一年里。依照《史记》的说法,平原君死后,封爵由子孙继承下来,直到赵国亡国。战国时代的封爵通常随着本人去世自动取消,封地也会被国家收回,平原君这种情况算是少数特例之一,可见平原君一脉在赵国拥有怎样的势力和威望。

秦昭襄王前年接受了“天下来宾”,去年主持了祭天大典,今年终于可以不留遗憾地驾崩了。安国君继位,是为秦孝文王,尊奉唐八子为唐太后,与秦昭襄王合葬,以子楚为太子。


前边讲过,后宫女人太多,所以也像朝廷一样形成了一整套科层制的官僚体系。秦国从王后、夫人以下,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这些名号。史料在记载这些女人的时候,通例是姓+职位。唐八子的意思是:这位女人姓唐,级别是八子,和当年的芈八子平级。

唐八子能够以低级职位被尊为太后,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她是安国君的亲生母亲,母以子贵,既然安国君继任为王,唐八子也就升级为唐太后了。

除了唐八子升级之外,子楚,也就是被吕不韦相中“奇货可居”的那位公子异人,正式成为了秦国太子。先前子楚在赵国做人质,仓皇逃回秦国,把老婆孩子留在了邯郸,赵国人差一点就把他们杀了,如今情况陡变,赵国人赶紧把子楚的老婆孩子送回秦国,生怕跟子楚结仇。

被送回的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子楚也许能原谅赵国人,但秦始皇记仇记了很多年,后来在灭掉赵国之后甚至亲自赶来邯郸处置仇家,这是后话。

秦昭襄王一死,各国都派出了高级官员参加葬礼,只有韩桓惠王特殊。《资治通鉴》原文说他“衰绖(cuidié)入吊祠”。“衰”是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绖”是服丧期间系在头上或者腰间的葛麻布带,系在头上的叫首绖,系在腰间的叫要(yāo)绖。丧服分为5个等级,这就是所谓五服,最高等级称为斩衰(cuī)。在政治秩序里,臣为君服斩衰,诸侯为天子服斩衰。


韩桓惠王为秦昭襄王所做的“衰经”打扮,大概率上就是斩衰,相当于自降一等,把秦昭襄王当成天子了。

朱熹的《通鉴纲目》记载列国诸侯之死,标准措辞是“卒”,比《资治通鉴》的“薨”降了等级,但这回记载秦昭襄王之死,竟然也用了“薨”字,但朱熹并不是单独给秦国升级,而是一视同仁,从此列国国君之死一概从“卒”升级为“薨”,这是因为周朝已亡,史书需要以新标准来记录新秩序了。

在国际新秩序里,慑服于秦国淫威的山东六国既有像韩国那样自暴自弃,但求苟安于一时的,也有寻找机会,谋求国家发展的,只不过后者看上去并不比前者更高尚。

投稿邮箱:【 zhongguo_xianfeng@163.com 】
返回顶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文章获评星级:
网站推荐理由:
本文作者权利:
权利时效起止: 自登载日起一个月
原创文学
调研之窗
案例评析
文章信息
荣誉殿堂
相关文章  
秦昭襄王横扫六国,为何他逝世后,六国...
上一条信息:“传国玉玺”下落不明?非也!透过历史来看传国玉玺最 … 下一条信息:1978年,红旗杂志没有介入真理标准讨论,错失了机 …
中国先锋头条网  ©2015-2022  版权所 违者必究
网址:http://www.zgxianfeng.com  投稿邮箱:zhongguo_xianfeng@163.com
本网站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