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投稿: 57028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调研之窗 > 详细内容
哲学视野中岐伯的“治未病”思想
直到底部
分享:
作者:郑鼎文 发表时间:〖 2022/6/14 浏览人数:〖 457933

【内容摘要】本文揭示了岐伯“治未病”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重大现实意义,从哲学的高度指出“治未病”思想对人类一切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对现代人养生保健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并对当代社会治国安民、谋求长治久安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岐伯 治未病 哲学视野
 
在我国浩瀚的中医学理论中,岐伯的“治未病”思想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永远散发着真理的光芒。
在此,笔者试从哲学高度对岐伯的“治未病”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重大意义作以浅析,以就教于各位大方之家。
一、  岐伯“治未病”思想的丰富内涵。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现今流传的《素问》,基本上是黄帝提问岐伯作答,以阐述医学理论,充分显示了岐伯高深的医学修养。我国中医学素称“岐黄”或谓“岐黄之术”。由此可以看作岐伯处于首要地位。岐伯的“治未病”思想,出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另外在《灵枢·逆顺》里也说:“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这句话的基本意思简单地说就是重在预防,“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就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性。“上工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治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上工”又称“大医”、“良工”,是指良医。上工即“见色知病,按脉知病,问病知处”的高明医生。张隐庵说:“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所谓“参合而行之”,是指脏腑阴阳、色脉气血、皮肤经脉内外相应,能参合而行之。即周详诊察,精细判断,能洞悉色脉、皮肤、异气、顺逆、生克制约的。这样认真负责的医生,治疗效果高。所谓“上工十全九”即是。
所谓“治未病”,多数注释“未病”为“无病”。然则无病之人,即常人,有何治之必要。可见此“未病”与平常健康之人“无病”有别。即有患病的因素存在,或将病未病。高明的“上工”,能够预见和分析出“将病”的各方面因素,从而防其病作。故而“治未病”中“未病”二字,应理解为“病将作”,或“将病”方为确切。
后世流传的扁鹊的故事,说明岐伯“上工治未病”的光辉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被历代良医所传承,成为普遍共识。
在此,不妨引用如下:有一天,大王问扁鹊:“你是目前最好的医生吗?”扁鹊说:“其实我的医术比起我的两个哥哥来,根本算不上什么。”大王不解,问道:“那怎么大家只听说过你的大名,而从来没有听说过你两个哥哥的名声?”扁鹊说:“我大哥的医术是最好的,他能够在别人将生病但还没有发作的时候,就把人医好了。所以他的名声只有村里的人知道。但是我们家人都最敬重他。而我二哥是在别人刚生病但还不严重的时候,就把别人医好了,他在他们县里就比较有名。我们家人也很尊重他。”扁鹊最后说:“我是在别人病得很严重,都快死了时再治病的。所以大家误认为我医术最好,我的名声也就传得最广了。但即使我暂时医好了他们的病,他们都大伤了元气,身体不会恢复到从前了。”
这个故事,应该说是意味深长的。岐伯的“治未病”思想,被广泛认可和推崇以及弘扬,早就成了不是问题的问题。
二、  岐伯“治未病”思想的重大意义。
其一,岐伯“治未病”思想对人类一切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治未病”和今天我们所说的预防为主是一致的。在这方面,古圣贤有许多著名言论。《周易.既济》里说:“君子以思患而欲防之”。先秦左丘明《左转.襄公十一年》讲得很透:“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乐府诗集.君子行》有言:“君子防未然”。清代朱用纯《治家格言》也有句名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上述言论,都把预防为主的意思说清楚了。
唐代柳宗元在《敌戒》里讲了句著名的话:“惩病克寿,矜持暴死”。为了对此理解得明明白白,不妨作一解读。这里的“惩”就是警惕,“克寿”就是能够长寿。“矜持”就是自以为靠得住。“暴”就是突然。这句话的大意就是:时时警惕疾病的发生而早作预防,这样的人能够长寿;自以为身体强壮,不会生病,有时却会突然病死。再细说说:对疾病时时警惕,注意预防,就能避免生病,有了病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这样才能长寿;自以为身强力壮,不会生病,因而放松警惕,有了病就不能及时发现,等到疾病猝然大发后再去治疗,往往为时已晚。预防疾病如此,处事防患也是如此,对敌防御更是如此。这两句话多用于告诫人们注意预防疾病,不可麻痹大意;也可广泛比喻人们要注意防患于未然。
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治未病”即预防为主的思想对一切疾病和任何年龄阶段的疾病,都是广泛适用的。近年来,七十多岁以后的老年人,大多身体稳定,健康状态不错,八九十岁的寿星比比皆是,百岁以上的寿星也逐年增加。这固然与社会发展、医疗条件改善等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与在各种健康教育情况下老年人健康意识增强、注意养生保健、预防疾病、有病及时治疗大有关系。而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时有英年早逝者,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以为年富力强,缺乏“治未病”思想,不重视体检,不注意预防疾病,有病不及时治疗,以为硬扛一下就没事了。这些都是猝死的重要原因。
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来看,尽管各年龄阶段的人体质、心态、抵抗力有所不同,但疾病不管这些,它对谁也不客气,从不看面情,谁不预防它,形成薄弱点,它就侵犯谁,欺负谁,无论老年还是青壮年,也不论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因此,所有年龄阶段的人和人生状态各异的人都必须普遍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增进抵抗力和免疫力,使疾病对你有无可奈何。若有小病染身,则及时看医生,将其扑灭在萌芽状态。惟其如此,才能保证健康长寿,提升生命质量。
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也给我们以深刻教训,平时树立“治未病”思想理念,警钟长鸣,加强对疫情的防控工作,是何等的重要!
其二,岐伯“治未病”思想对现代人养生保健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可以说,近10多年来兴起的现代养生保健理论,就是基于岐伯的“治未病”思想的。一些健康管理专家所宣传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就闪烁着“治未病”的思想光芒。他们所倡导的健康的四个“本”:社会以人为本,人以健康为本,健康以预防养生为本,预防以教育为本,更是把“以预防为主”强调得很厉害。而他们所推崇的“健康好理念”就是“预防胜于治疗”。他们还说:“好医生不是让人得病的医生”,“上医治未病”。从中不难看出,一度时期风靡神州大地的现代养生保健理论,完全是以传承和弘扬岐伯“治未病”思想为基础的。
岐伯的“治未病”思想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普遍的指导意义。它对于当代人预防疾病和注重养生保健具有长效性的作用。哲学中有个因果关系理论,就是指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然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践行岐伯“治未病”思想,坚持防患于未然,对于健康事业大有裨益。在此,预防为主、养生保健、有病及时治疗是“因”,而健康长寿则是“果”。再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来看,事物变化发展,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尽管当代社会影响健康的外部因素很多,但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就以心理因素来说吧,《黄帝内经》就有“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记载。西方谚语也说:“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研究表明:心情与人体免疫力、抵抗力和发病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若能坚持调节好心理状态,做到心里平衡,经常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再加上持之以恒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抵抗力免疫力,那么疾病就很难找上门来。
其三,岐伯“治未病”思想对当代社会治国安民、谋求长治久安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广而言之,岐伯“治未病”思想的价值绝不仅仅限于医学界,它早已有了超越“岐黄之术”的普遍性意义。《路史》载:“古有岐伯,原居岐山之下。黄帝至岐见岐伯,引载而归,访于治道。窃以为,这里的“访于治道”,本来也不一定就是仅仅局限于医道的,也有可能牵扯到治国之道。因为岐伯本身是一位部落首领,不一定只懂得医道,很可能也深谙治国之道。而黄帝作为华夏民族的首领,绝不仅仅只关心如何治疗“人体之病”,必然也同时关心治疗“社会之病”。那么遇到像岐伯这样的大医兼部落首领,既能治疗人体之病又能治疗社会之病,当然是大喜过望,自然会“引载而归,访于治道”的。
《国语》中曾记载了一则意味深长的故事——晋国权相赵文子问为国君诊病的医和:“医生也能医治国家吗?”医和答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
的确,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来看,治国与治人本来就是相联系的,治国与治病的医理也是相通的。宋代的贤达人士范仲淹就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理想,良相是治理社会之病,以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而良医则是治疗人体之病,以保证人的健康长寿的。祖国的中医是最讲人道、最讲道理的,也是最注重人的精神和情绪的医术,是一种最具有哲学意味的学说,大道至简,最需悟性。在医学领域,善于及时“治未病”,是大医的境界和高明之处;在社会管理领域,善于“治未病”则是政治家的境界和高明之处。人体的社会群体是以细胞为单元组成的,国家的社会群体则是以人为单元组成的。治人“治未病”,则人容易安乐幸福,健康长寿;治国“治未病”,则国家容易稳定和谐,长治久安。治人如治国,治国如治人,若能高瞻远瞩,从长计议,以“治未病”为基本方略,就可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正气固则外邪不侵”。相反,鼠目寸光,局限于不治未病治已病,只会急匆匆做救火队长,忙碌碌处理突发事件,那就只能应接不暇,焦头烂额。
从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来看,岐伯“治未病”的光辉哲学思想应该说是威力无穷的。它不只适用于医学领域,也适用于社会学领域,其基本原理是普遍适用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来看,内因是根本,外因只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治未病”,就是重视发挥内因的作用,预防为主,固本强根,扶正祛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而要实现全民健康,就必须突出践行岐伯的“治未病”思想。但从根本上来讲,把国家治理好,让社会和谐,使全党全民守规矩,则是“治未病”的根本性体现。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强国富民开拓了全方位的途径。如果能实现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确保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落实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同时坚持反腐倡廉常态化,坚持平安建设经常抓,坚持改革开放快速发展不动摇,确保民富国强,国泰民安,就是最好的“治未病”,必然能使“正气存内”,“精神内守”,从而使国家成为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内外敌人望而生畏,不敢轻举妄动。

*说明:本文在宝鸡市第二届岐伯医学思想研讨会荣获一等奖,收编于内部交流论文集*

 (作者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岐山周文化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第一二届会长,县社科联副主席,县政协文史研究员,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大雅礼乐文化促进会荣誉会长,省作家协会会员,在报刊和其他全媒体发表文章600多篇。著书9本)

投稿邮箱:【 zhongguo_xianfeng@163.com 】
返回顶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文章获评星级:
网站推荐理由: 观点新颖, 观点明确
本文作者权利:
权利时效起止: 自登载日起一个月
原创文学
调研之窗
案例评析
文章信息
荣誉殿堂
相关文章  
从韩复榘四个儿女个个成才看母亲在家庭...
宝鸡市周易研究召开了2023年工作总...
要做百岁老人,就要积累“生命力”(压...
2023 年终总结之六:我的老小孩情怀
试论三千年西凤酒的历史渊源
关于心理健康的若干思考
关于把县城当景区建设的建议
上一条信息:暖心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条信息:港北法院:党建引领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国先锋头条网  ©2015-2022  版权所 违者必究
网址:http://www.zgxianfeng.com  投稿邮箱:zhongguo_xianfeng@163.com
本网站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